傳遞中國價值
 

如何看待中國經濟? 習近平告訴你(   / 1 )

發佈時間:2020-04-19 10:03:26  |  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  |  作者:汪澤源 等  |  責任編輯:焦元
分享到:

▲3月29日至4月1日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,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。

4月17日,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(GDP)情況,初步核算,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206504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下降6.8%。分産業看,第一産業增加值10186億元,下降3.2%;第二産業增加值73638億元,下降9.6%;第三産業增加值122680億元,下降5.2%。

數據同時顯示,一季度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重要産品穩定增長,基本民生始終得到較好的保障。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向好的成效,復工復産科學有序地開展,3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已經明顯降幅收窄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同比下降8.4%,3月份僅同比下降1.1%,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。值得關注的是,去年3月恰好是去年全年工業增長水準最高的月份。

數據表明,新冠肺炎疫情的確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了較大衝擊。但是在抗疫鬥爭的背景下,我國經濟能夠保持這種發展水準,可以説是殊為不易。

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?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,為我們指明瞭方向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越是在這個時候,越要用全面、辯證、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,越要增強信心、堅定信心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中國是個大國,韌性強,潛力大,迴旋餘地大。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、總體上是可控的。

2019年,我國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,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大關,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,經濟發展的品質在穩步提升。同時,製造業門類齊全讓中國成為“世界工廠”,14億多人口又讓中國成為“世界市場”。

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,復工復産取得重要進展,經濟社會運作秩序加快恢復。

在武漢,企業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復工復産工作。5個高爐、9個轉爐正開足馬力保生産,鐵水、煉鋼、熱軋、硅鋼等生産線正全力組織生産。作為武漢市的龍頭企業,武漢鋼鐵有限公司已實現100%復工復産。

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,再疊加這次疫情影響,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更大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複雜性,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。

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,要以“咬定青山不放鬆”的韌勁、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拼勁,堅持問題導向,分層級理清影響落實的問題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産提速擴面,積極破解復工復産中的難點、堵點,推動全産業鏈聯動復工。

商務部、工信部、農業部等8部門近日發文,及時疏通供應鏈“堵點”和“中斷點”,要求供應鏈創新試點城市和企業加速復工復産,加強區域協同,排查供應鏈風險點。

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,克服了危即是機。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,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,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,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、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。

在杭州余杭未來科技城一家外骨骼機器人研發公司,疫情之下,企業積極創新,研發了智慧防疫消殺機器人。機器人最多可承載100公斤消毒劑,大大超過人工消毒負重的40公斤。目前,公司已接到了來自國內外的上百台訂單。

在浙江考察時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抓住産業數字化、數字産業化賦予的機遇,加快5G網路、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抓緊佈局數字經濟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、未來産業,大力推進科技創新,著力壯大新增長點、形成發展新動能。

風物長宜放眼量。在磨難中成長,從磨難中奮起。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、善於化危為機,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,就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,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。

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,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,大海依舊在那兒!面向未來,中國將永遠在這兒!

監  制丨王姍姍 張鷗 閆博

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申珅

編  輯丨程昱 楊彩雲

視  覺丨汪澤源 馬正澤 王煥琴

中國網官方微信